每天睇電視或翻雜誌,大家會發現廣告裡不斷出現各式各樣的magic number,什麼擊退多80%雀斑、5天瞬間變白、全球No.1等等例子真的多不勝數。很多消費心理的研究都證實,消費者是很容易受這些廣告神奇數字或 advertising claims打動而引起購買意欲的。因為神奇數字通常利用所謂研究報告或市場調查的結果,令advertising claims更具說服力。一般消費者在了解產品時都會使用這些shortcut cues 來考慮品牌。
廣告商於是乎費盡心思創造更多的神奇數字,有時甚至有誤導消費者之嫌,大家睇廣告時需加倍小心。
最可行的分辨方法就是看廣告,看細字。正所謂魔鬼在細節中,對自己有興趣的廣告,大家不妨多花一點時間去細閱廣告角落的註解細字。一般大品牌若使用了某些神奇數字,都會在廣告裡的交代自己做過什麼調查去支持那些數字。那些調查一般有3種特色:
1. 調查都是生產商自己做的,以便操控結果
2. 生產商會安排實驗的環境設定在一種對產品效果特別有利的環境內進行
3. 參加調查的人數一般不多,只有15-30人
例如,某某護膚品的調查數據竟是來自15位亞洲女性於熱帶氣候,攝氏0度以下的嚴寒氣溫及開放空調的乾燥環境下進行的測試,怪不得調查裡產品的效果如此神奇,可惜香港從來沒有出現過0度以下的嚴寒氣溫呢!
另 外一種常見的現象是廣告商會將自己的產品與其他產品作比較,從而證明自己的產品比其他產品在某方面好多少倍。對於這種神奇數字,大家要小心了解比較的對象 究竟是誰。例如某品牌的全新衛生護墊聲稱「比一般護墊透氣兩倍」,再細看右下角的註解文字,才發現原來所謂的一般護墊是指同一個品牌另外一個系列,即是 「自己比自己透氣兩倍」,當中廣告商明顯是誤導消費者了。
有很多品牌都喜歡在廣告上聲稱自己是某某No.1以突顯其領導地位,甚至在同一 個類別裡可以同時出現兩個或以上的No.1。這是因為每個品牌都可以是在自己定義之時間、區域及類別下的No.1。例如,奶粉品牌A是過去3年全亞洲的銷 量No.1,奶粉品牌B同時可以是過去10年全港的銷量No.1,奶粉品牌C亦可以是過去3年全球醫生推薦的No.1。所以要拆解每個No.1背後的秘 密,大家必須要睇清楚廣告裡的註解細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